10
2022
-
12
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个人防护指南
作者:
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呢?在此特意给您制作了一份新冠肺炎疫情个人防护指南,快来看看吧!
1.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和饮食习惯
讲究个人卫生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,勤洗手,不用手触摸口、眼、鼻,不随地吐痰。集体用餐时,实行分餐制,使用公勺公筷。
2.避免聚集
咳嗽、打喷嚏产生的飞沫,有可能造成疾病传播,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,请不要聚集,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。
3.少去公共场所
公共场所人员多,流动量大,人员组成复杂,一旦有病毒携带者,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,尤其是人员聚集、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。例如商场、餐厅、影院、网吧、KTV、车站等。
4.经常开窗通风
室内环境密闭,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,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。勤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减少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,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。因此,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,每次通风不低于15分钟。
5.保持居室清洁
居室门把手、遥控器、手机、电话座机、马桶圈、儿童玩具等家人经常共用的物品,被病菌污染后就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。为了家人健康,应经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或湿巾擦拭清洗共用物品,必要时可使用家用消毒剂擦拭。
6.勤洗手
经手可传播多种疾病,如被病菌污染的手接触食物可传播消化道疾病,揉眼睛可传播红眼病、角膜炎等疾病,抠鼻子可传播呼吸道疾病。外出归来、饭前便后、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后,应及时洗手。洗手时,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。
7.科学佩戴口罩
在高风险地区前往公共场所应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。前往剧场、影剧院、地下或相对封闭购物场所、网吧及乘坐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,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。前往超市、商场、餐厅展馆、博物馆、体育馆、健身房等场所,需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。在无人员聚集、通风良好、保持 1 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置。
8.养成健康生活方式
合理膳食,不暴饮暴食,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、煮透。不吸烟,不酗酒。劳逸结合,不熬夜,生活有规律。适当锻炼,吃动平衡。
9.做好健康监测
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(如发热、咳嗽或打喷嚏等)的人员密切接触。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。家中有小孩的,早晚要摸小孩的额头,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。发现家人有发热、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。
10.谨慎出行
出行前,做好防护物品准备,根据停留时间、旅行地卫生设施状况等,准备适量的口罩、免洗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。患有慢性疾病、60 岁以上老人出行前建议听取专业医生的健康状况评价,慢性病发展或罹患其他急性疾病的,一定要避免前往疫情发生地。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等症状,应该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。
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