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
2023
-
03
家鼠
作者:

家鼠是啮齿目鼠科,大家鼠属和小家鼠属中的一些种类的通称。因这些种类主要栖居在城镇、乡村,与人关系密切,故名家鼠。
外形特征:
大家鼠属种类的体型平均较大,体长8~30厘米;尾通常略长于体长,其上覆以稀疏毛,鳞环可见;体毛柔软,个别种类毛较硬;毛色变化大,背部为黑灰色、灰色、暗褐色、灰黄色或红褐色;腹部一般为灰色、灰白色或硫磺色;后足相对较长,善游泳的种类趾间有皱形蹼。小家鼠属种类的体型较小,一般为6~9.5厘米;上门齿内侧有缺刻。大家鼠属约有 100种,大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和非洲的亚热带、热带,中国有16种。小家鼠属全世界约有36种,中国有2~3种
生活习性:
1.栖息场所:家鼠分布极广,栖息地多样,室内外都能栖息,是人类伴生种之一,凡是有人类的地方,就有它的踪迹,喜欢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下生活。从仓库、厨房到办公室、宿舍,由草房至高楼大厦,都有家鼠栖居。在室外栖息于各种作物的农田、菜地、荒地、灌丛和草丛中。洞穴结构:家鼠洞穴结构比较简单,一般在杂物堆、衣柜、抽屉、墙角、田埂、粮草垛、食品库等作窝。室内窝巢常以破布、烂棉、纸屑等柔软物质铺垫而成;室外窝巢常用多种作物的茎叶和细软的草本植物筑成。洞口1~2个,洞直径3~5cm,洞长60~100cm,巢穴有球状和碗状两种,巢的体积约13cm2左右。家鼠的个体常营独居生活,仅在交尾或哺乳期可见一洞数鼠现象。3.食性食量:家鼠食性杂,以盗食粮食作物为主,最喜吃小颗粒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子。初春啃食种子、幼苗、树皮、果蔬等,夏季在野外也食草籽和昆虫等,食谱广泛。小家鼠取食主要在夜间,一般19~22时为取食高峰。
繁殖特点
该鼠繁殖力很强,一年四季都能繁殖,以春、秋两季繁殖率较高,冬季低。孕期20天左右,一年可产仔6~8胎,每胎4~7只。初生鼠于当年可达到性成熟并参与繁殖。
主要危害
盗取食物,咬坏衣物,主要传播鼠疫、鼠型斑疹伤寒、恙虫病、钩端螺旋体病、蜱传回归热、沙门氏菌感染、弓形虫病等多种疾病,对人类危害极大。北方家鼠一般会在仓库中建窝,盗取粮食。将装粮食的袋子咬漏,把食物藏在它的窝中。并且破坏力极强。

如何防治
环境防制

毒饵杀灭
多种毒鼠药均可用于灭小家鼠。但根据它对毒物的耐药力稍大而每次取食量小的特点,各种毒鼠药的使用浓度应比杀灭褐家鼠要高,但每堆投饵量可减少一半。一般灭鼠药饵用0.5~1.0g,敌鼠钠盐等3~5g。诱饵以各种种子为佳,少用水份多的瓜果蔬菜。投饵应本着多堆少量的原则。堆间距离最好为2m,一般不要超过3m,投饵应尽量普遍。
据研究,以下几种药物及诱饵灭小家鼠效果较满意:
(1)0.005%杀鼠隆及0.005%鼠得克小麦片毒饵(即用两种药物0.1%母粉,按比例加入小麦片及1%花生油,分别配制),布放于毒饵盒内,每日检查补充毒饵,连投21d左右,结果14d时完全控制了其为害。
(2)0.005%溴敌隆毒饵(玉米粉等加工制成)回合式投饵(即第1次投饵后6~7d再投),灭鼠率为97.12%~100%。
(3)0.01%溴敌隆大米饵一次投饵,灭鼠效果为88.89%。
(4)3%马钱子毒饵(马钱子粉碎,80目过筛,按所需浓度加玉米粉、植物油、调味品,用成形机制成直径约0.3cm,长约1.5cm的圆条形,晾干即成),室内2堆/15m2,室外1堆/5m,每堆30g,连续5d,灭鼠率为91%~97.68%。
(5)2%灭鼠优毒饵(制法及投饵同上),灭鼠率为92%~96.88%。
(6)0.3%溴代毒鼠磷大米毒饵(药物浙江产,先用95%酒精溶解原药,加入大米中,搅拌均匀,加少量食用红色素作为警戒色,加2%食糖即成),麦地等鼠多地方每5m布1堆,每堆5~10g,3d内获死鼠274只,小家鼠占68.61%。
(7)0.015%敌溴灵(Dixiulin)碎肉面团饵在福建蒲美乡居民区试验,灭褐家鼠和小家鼠效果为88.87%。
(8)0.5%溴毒鼠磷(原药为辽宁省化工研究院生产,下同)小麦毒饵(3%~5%,花生油及医用酒精为增食剂,下同),采用一次投毒或两次(间隔10d)投毒法,灭鼠率为87%~100%。
(9)0.3%氯毒鼠磷小麦毒饵、0.5%氯毒鼠磷小麦毒饵、0.3%氯毒鼠磷面团毒饵(70%玉米面、30%面粉、5%白糖),灭效分别为92.18%、94.49%、99.13%。
(10)Rowe等(1978)在Sussex农场的粮库、饲料房和牲口棚,用0.005%杀它仗(Flucoumafen)毒饵(药物与燕麦片90%,面粉5%,谷油5%,充分混合制成),在地面和顶棚的四周1~2m放1个饵盒,每盒20~30g,每星期2~5检查补充,直到鼠不再取食为止。10个现场观察总灭效为97.2%,并认为杀它仗对小家鼠高效,0.005%为最适浓度。
此外,用磷化锌配制的毒饵,或于冬季在仅有小家鼠分布的地方使用杀鼠糖(氯醛糖),对杀灭小家鼠亦有效果。Rowe报道(1974),用金丝雀籽(Wholecanariensis)作基饵配制维生素D2毒饵,进行防制小家鼠的现场试验,获得理想效果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