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
13

2024

-

07

【科普】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

作者:


红火蚁是一种重大危险性害虫,原分布于南美洲,后传入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十余个国家,2004年传入我国台湾和广东省局部地方。

红火蚁的分布与危害

红火蚁是一种入侵性害虫,原分布于南美洲,经传播扩散,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,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。

红火蚁是杂食性动物,主要取食农作物的种子、幼芽、果实和根系,危害农业生产。 

红火蚁属于入侵性危害生物,会捕食入侵地的其他生物,破坏当地环境的生态平衡。 

红火蚁会破坏供电、电信、堤坝等公共设施,造成电器或设施故障。 

红火蚁在受到干扰时会攻击人、畜,严重威胁人畜安全。

红火蚁的识别

形态特征:红火蚁外形像普通蚂蚁,具有多种形态,成熟蚁巢中有蚁后、雄蚁、兵蚁和工蚁,还有带翅膀的雌、雄繁殖蚁,工蚁体长2.5--4.0毫米,体呈棕红色至棕褐色;兵蚁体长6--7毫米。

蚁巢特征:蚁巢筑于荒地、杂草丛、田埂、堤坝、道路绿化带、垃圾堆等场所,成熟蚁巢外观呈以土壤堆成的高10--40厘米,直径30--50厘米的沙堆状隆起(称蚁丘),但初期蚁巢不明显。

攻击特征:蚁巢在受到干扰时,红火蚁会迅速冲出蚁巢,群体攻击“入侵者”。

 

危害特征:红火蚁以刺针叮螫人体。人体被其叮螫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,出现水泡,8--24小时后会变成脓包。个别过敏体质者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,主要表现为全身过敏反应、喉头水肿、呼吸困难、全身荨麻疹,血压下降等,甚至出现抽搐、昏迷,甚至生命危险。

防范红火蚁叮螫及处理方法

在有红火蚁出没的区域内劳作时,应要做好防护工作。

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叮咬局部,一般可用地塞米松软膏、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、地奈德乳膏等皮质类固醇类激素软膏涂抹患处。有条件的可用冰敷,减轻肿胀和疼痛感。

保持皮肤清洁,切勿抓挠伤口,避免脓泡破溃造成继发感染。

体质过敏者被叮螫后会引起过敏反应,如发热、头晕、喉头水肿、无法说话等现象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,以免耽误病情。

红火蚁的传播扩散途径

自然扩散:爬行、飞行或随水流扩散;

人为扩散:随带土的花卉、苗木、盆景、草皮、介质等调运传播,还可随土壤、垃圾、余泥、堆肥、农耕机具设备、包装物、货柜和运输工具等传播。

红火蚁的发生规律

红火蚁没有特定的交配期,成熟蚁巢全年都可以有新的生殖蚁形成。每年5--10月为红火蚁活动高峰期,常发生在农田、荒地、绿化带、路边、河边、果园、公园、堤坝、塘边。 

红火蚁防控技术

清理红火蚁的滋生地:清理住宅区的垃圾,保持环境整洁。

药剂防治:可选用红火蚁专用饵剂进行防控。

饵剂:是通过红火蚁工蚁搬运饵剂到蚁巢内与其他工蚁、蚁后互相交哺,最终毒杀全巢。红火蚁专用饵剂防控是目前最好的防控方式,可达到杀死蚁后灭巢的效果。推荐使用药虫威或多杀霉素杀蚁饵剂。

饵剂使用方法:重点不要扰动蚁巢在蚁巢及周围50~100厘米范围内将饵剂15~30克均匀环状撒施,如蚁巢较大可适当增加施药量。

上报危害:发现红火蚁巢后应做好标识和警示标志,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,请专业人员来进行防治。

 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